“聚焦高質量項目建設,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,新興產業加速發展?!鄙轿魇∈膶萌舜笠淮螘h期間,山西省人大代表、長治市潞城區委書記段堯剛做客新華訪談時表示,潞城區瞄準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先行區發展定位,在扎實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基礎上,持續發展壯大碳基新材料等“七大產業”,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過去一年,潞城區緊緊圍繞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先行區、晉東南城鎮圈人才聚集地、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生態怡居地的“一區兩地”發展思路,堅定不移創環境、上項目、促轉型、惠民生,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。
新興產業逐步壯大。為破解長期以來形成的煤、焦、冶、電、建材、化工等依能倚重產業結構困境,潞城區加快發展五大新興產業。碳基新材料產業——聚合順己內酰胺聚合切片、龍星40萬噸炭黑、瑞君10萬噸鋰電負極材料、10萬噸RTP管高端新材料等項目開工建設;醫藥和食品加工產業——萊茵衣藻、賽思醫療產品等項目投產,食品科技園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成;電子信息產業——深圳領駿智能等12家電子企業落地,其中4家建成投產;現代物流業——潞鐵智慧物流園、新能源汽車智慧物流產業園建成投用;固廢綜合利用產業——龍富達硝酸銨鈣等利廢項目開工建設。
發展動力不斷增強。全區共優化75個涉企經營許可事項,全年凈增市場主體5000戶。我們支持4家企業完成股改在“晉興板”成功掛牌;潞通公司旗下全資出資企業15戶、控股企業2戶,產業園區5個,資產規模40億元,完成融資5.38億元,2億元債權資產成功掛牌,向主體信用評級AA公司邁出堅實步伐。
同時,我們通過土地征收成片開發、僵尸企業騰退、農村“清化收”等,為重點項目建設供地450畝。建成標準化廠房28萬平方米,引進20家企業入駐。
民生事業加快發展。潞城區大力發展大蔥、高粱、中藥材、設施蔬菜、旱地西紅柿五大增收產業,134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30萬元以上,50萬元以上村達到58%。中華大街等6條城市道路高標準改造提升,東關正街片區改造全面啟動,大健康公共服務基地、托幼托育、人民醫院遷址新建等民生項目進展順利,完成“四好農村路”81公里,惠及6萬群眾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投入使用。
2022年以來,潞城區聚焦轉型主線,把項目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支撐,共推進184個項目建設。其中重點轉型項目80個,總投資400億元,列入省市重點工程項目21個,排名全市各縣區第一;全年建成投產轉型項目30個,實現年產值125億元、利稅30億元;完成固投110億元,排名長治市各縣區第二;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35%,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上升1%,分別高于年度目標任務3.11和0.1個百分點。
2023年,潞城區瞄準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先行區的發展定位,在扎實抓好煤焦冶電建材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基礎上,持續發展壯大碳基新材料、醫藥及食品加工、電子信息、現代物流、固廢綜合利用、新能源、服務業等七大產業。
持續優化營商環境。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取消審批、告知承諾等方式分類推進改革,推行導辦幫辦代辦服務,實現企業開辦“零成本”。
加強基礎設施建設。加快店上—辛安泉等4條旅游公路建設,打通東西交通動脈。推進經開區8公路物流道路、2萬噸污水處理、5G智慧平臺、10.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,吸引項目向園區集中、產業向園區集聚。
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。圍繞七大新興產業,加強與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區對接,推動產業鏈整體承接、集群式轉移。重點推進己內酰胺、炭黑、負極材料、RTP管新材料、食品科技園、全國煤炭交易中心長治專區、冀南鋼鐵六大基地、資源綜合利用園區、長申氫能、天辰150MW風力發電、光伏發電、弘盛600MWh儲能、大健康公共服務基地、托幼托育實訓基地等總投資520億元的150個項目建設,2023年力爭65個轉型項目建成投產,力爭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一半以上。
圍繞打造晉東南城鎮圈人才聚集地,潞城區采取6項具體舉措打好“人才引進”組合拳。出臺支持人才發展10條,從金融扶持、補貼個稅等方面激勵人才來潞創業;設立人才工作服務站,為企業高層次人才、高技能人才發放獎補資金20.5萬元;組建人才發展公司,為人才提供全鏈條閉環服務,目前已為15家入駐企業提供了辦公場所、廠房;打造人才項目產業園,依托數智互聯產業園,建成15.4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、2萬平方米企業獨棟廠房、3.7萬平方米科技孵化樓及專家公寓;建設人才資源服務產業園,引進云數據呼叫中心服務、互聯網保險平臺等創業項目,洽談入住企業18家,解決就業崗位2000多個;設立總規模1億元的人才創業基金,為華潞科技、潞艾科技等5家企業注入創業基金3000多萬元。
這些舉措共為重點企業引進博士4名、碩士8名,引進專家團隊4個,為全區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。
潞城區將持續推進政策引才、環境留才、產業聚才,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潞創業。
一是建設1000套人才公寓,為引進急需緊缺人才、企業經營管理人才、高技能人才解決住房問題。
二是設立1000萬獎補資金,對“名醫名師工作室”、重點企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、高級工程師、企業高管等人才以及鄉村振興人才實施獎勵。
三是培育100個人才項目,依托省校合作,推廣“政校企聯合、產學研一體”模式,圍繞七大新興產業培育引進100個規上企業人才項目。
四是建設潞城英才信息化服務平臺和人才驛站,強化人才服務、人才供求信息發布、人才補貼、在線咨詢等服務功能,實現企業及人才“零跑腿”“一站式”全流程服務;面向潞城籍在北京、上海等地各領域人才,打造引才納智、信息發布、交流對接的公共服務平臺,推動招商引資、成果轉化。
五是實施企業人才、鄉村振興人才、技能人才培育計劃,培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00名,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、返鄉創業者、農業經理人1500名,訂單定制定向培養技能人才3000名,為潞城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。